浏览数量: 1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2-08-08 来源: 本站
由南方周末和中国制造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之美”评选,是国内第一次将工业设计和中小企业发展结合到一起的尝试。“中国制造之美”是一项属于工业企业的赛事,同时也是一次工业文明的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渐蓬勃兴起的中国工业设计将给中国制造重新树立起全球性的良好声誉。
“中国制造之美”评选的最终目的是发动和联合一大批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共同促进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在国际经济大环境走低的背景中,获得可持续�展的机会。发现中国制造之美,定义中国制造价值。
美国工业设计联合会一项调研显示,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将增加1500美元。日本日立设计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每增加1000万日元的销售收入中,来自工业设计的贡献占52%,来自技术改进的贡献仅占21%。设计的价值不言而喻。
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逐渐起步,有了一些自己的民族工业。到1949年解放后,新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总的来说工业发展缓慢,还谈不上以工业技术为基础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水平的落后是整个工业水平一个缩影。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我国早期的一些工业设计师开始接触到西方的设计思想,引发中国工业设计思想的萌芽。1978年,成立了“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掀起了一个工业美术的新潮。同时,一些设计师和大学教师被派赴德国、日本进修学习工业设计,带回了崭新的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并开始培养我国自己的工业设计人才,1987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当时广东等沿海地区,得益于良好的的经济环境,工业设计公司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深圳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占据着中国工业设计60%以上的份额,肩负着中国“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转变的历史使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成这个使命的前景不容乐观。
无序地前行
据了解,目前深圳工业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规模与实力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公司只提供单一的手机设计服务。
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场总监陈善峻介绍说:“由于缺少行业标准,企业压低设计委托费用,设计公司迫于生存压力降低投入成本,设计服务水平不高,企业所获取的价值也不能提高,导致恶性循环,行业秩序混乱。”
缺少设计师培训和资格认证是导致行业秩序混乱的另一原因。当前广东省工业设计从业人员需求量超过11万人,预计未来5年将超过20万人。陈善峻说:“相比其他行业,中国工业设计不仅缺少系统的专业性工业设计培训机构,而且缺少成熟的设计师等级与资格认证体系,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也加剧了行业秩序混乱。此外,设计公司缺少成果转化能力,影响了创新发展。
“一个创新设计,很快就在�场上找到大批雷同产品,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创新设计的积极性。设计师缺乏设计成果转化意识,行业也缺乏成果转化机制和渠道,最终导致产品缺乏品牌设计,因此,目前亟需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来帮助设计成果的转化。”陈善峻补充道。
现实的无奈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设计师的研究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设计与生产制造环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指导设计实践。
目前工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工业行业,同时还涉及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系统,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更多是在闭门造车。
在采访一些业内人士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大部分产品设计师一直按照客户的想法和要求进行产品设计,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设计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性质与企业家追求利益的商业运作模式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用户体验调查、�场需求分析等前瞻性活动的研判缺失,造成设计力不足。
但情况其实并不完全像设计师们这样认为的。
记者在采访卡诺莎陶瓷时,该公司总经理程元晓就明确表示,目前国内设计师往往是在做一个程序化的设计,他们不清楚市场的需求。
而由于专业上的差异,企业往往了解市场,但对市场的需求无法从设计师的角度作出明确描述,所以国内目前更多的“创新”操作方式就是,拍一些目标市场产品图片供设计师“参考”。但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讲,这样的设计机构很难获得企业的认可。因此,程元晓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让设计更好地融入市场。
只是,现实很无奈。“在国外,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流程趋势研究、新工艺新材料等共性设计基础研究由专门的公共机构来组织,但中国目前还没有此类机构,一些设计公司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基础研究机构,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陈善峻表示。
日本的腾飞
二战后,“日本制造”在世界贸易中基本没有立足之地。1951年,日本将工业设计正式引进高等教育,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层次与实用性;从50年代中叶起,由日本政府和商业财团提供经济资助,每年派送学生赴美国和西欧学习工业设计,搜集欧美的设计经验,并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回。
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设计注重生产线设计的批量化和规范化,使得电视机、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产量激增。此时的“日本制造”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通过低廉的价格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外贸易额有了巨大的增长。
1957年,日本通产省建立了“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级”标记等,用以保护好的设计和防止发明被仿冒及专利的被侵犯。日本的很多大公司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由原来的模仿为主转变为独立创造、具有特色为主。不仅将日本的民族文化运用到工业设计中,而且很重视欧美等工业设计大国常常忽视的地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现代制造、现代贸易的一大特色,成功地改善了日本产品的贸易形象。
1972年世界设计师大会在日本召开,标志着日本设计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的承认。
这一时期日本逐渐转成为以重化工业及节能型高附加值的加工组装、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誉满全球。可见,在日本经济发展的链条上,工业设计与出口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关键。
1993年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再度发表了时代变化对设计政策的影响一文,要求设计师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设计理念和方向,为推动日本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日本设计师及时调整了设计观念,把国际上通行的设计理念如无障碍设计、绿色设计和通用设计概念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去,这对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渐走出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设计启示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较早的《考工记》、《天工开物》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很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作品。这是我们中国设计师所拥有的无价之宝。丰厚的历史底蕴,给工业设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创意空间。
由于工业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与欧美国家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们更应当去借鉴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企业的层面讲,目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大大地挤压了中国制造的市场,如果依旧忽视工业设计的力量,依靠廉价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贴身肉搏,被淘汰的命运清晰可见。
从日本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来看,日本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不仅仅是企业,政府机构同样需要明确一个思想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历史上,不乏“设计救国”的例子。
二战时期,瑞典的经济严重受创,为恢复战后经济,瑞典将设计作为救国的重要手段,成立了设计产业机构和系列调整政策。无独有偶,金融危机时期,韩国也提出“设计救国”主张,为实现五年内进入世界设计强国之列,韩国出台由政府为设计“买单”的政策,鼓励企业用设计振兴实业。现在,韩国已成为世界设计强国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不仅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逐渐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冲击包括IF、红点等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奖项。但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工业设计的市场并没有能在国内得到充分培育。“中国制造之美”评选希望能够在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中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