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8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4-07-14 来源: 本站
随着中国制造初期积累的成本优势已然不再,中国制造的“山水”模式走到了尽头。在这样的严峻情形下,企业更需要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这一精神的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制造与国际工业体系的接轨,由中国制造网发起的“中国制造之美”活动则是将两者融合并加以提升的过程,给予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一个孕育和发展的平台。
平台之美:引导中国工业设计
就中国工业制造业现在的形势而言,一方面面临双重危机,即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导致原有的产业链条被打断;另一方面,智能时代某些可用机器的制造业回流到美国,诸多因素似乎正集聚围困中国制造。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基本面却能表现出逆势突围之态,在双重危机中寻求到自主发展的空间。
因为由劳动力、原材料、土地价格等因素形成的“山水”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导致低端制造业的出走,加之外有金融危机之患,内有劳力、管理成本上升之忧,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引发出口热潮消退,导致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的丧失。然而,中国制造并未成为“犹斗困兽”,其逆势上扬之态正体现出制造业开始稳步向好。
2014年以来,经过年初的徘徊调整期,在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制造开始朝稳中向好发展。国家统计局于6月5日发布的PMI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汤重熹先生曾指出,一些中小企业对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准确深刻,需要有一个平台加以引导。如果说,中国制造企业正在探索一条通向国际市场的沧桑正道,那么,由中国制造网发起的“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活动就是给那些树立品牌、谋求转型的制造企业提供了优越的科学引导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如今的“中国制造之美”,已经形成一个以评选为主线,涵盖设计理念培训、国际制造业设计交流、优秀设计产品巡礼,以及设计作品市场化等众多模块的综合平台。同时围绕工业设计所涵盖的功能、美学、创新、实用、人机工学等维度为评选标准,为制造企业提供产业精品展示的舞台。从工业设计到渠道推广,从市场定位到工序优化,剥离开廉价低质的固有成见,推动着工业创新的国际化步伐,孕育着“制造之美”的雏形,塑造出中国工业体系的“制造之美”。
品牌之美:持续创新实现高附加值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外贸型制造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值得说明的是,这并非简单的出口转内销模式,而是在国内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意识,进而以品牌身份进入国际市场。这种以创立自有品牌寻求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径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转型的目标之一。
早在2007至2008年的经济危机期间,杭州兴达机械有限公司似乎就嗅到了此后出口业务的艰难,果断切掉了其从事30多年的主营业务,转而以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为突破口,从纺织机械业务转入减速机领域,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并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
虽然兴达机械的业务转型大大缩小了其主营领域,但是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减速机可以给很多不同的机器去配套,不存在被淘汰的情况。和同行相比,兴达机械目前最大的竞争力,是可以帮助客户和经销商减少库存,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兴达机械的这一定位和市场细分无疑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就普遍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减速机市场基本上就是对德国和意大利产品的复制,而兴达机械因其业务转型之时就定下了“创立品牌”的基调,所以会对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设计和创新,并以终端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各种优化。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兴达机械这种围绕客户需求、为客户提升服务价值的“制造轨迹”是一种持续创新和拓展高附加值路径的过程。也因如此,兴达机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功取得一席之地,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带入国际市场。
技术和营销是机械行业的两个基点。前期切入市场时,更多的得依靠营销。但最终决定市场留存的,必须依靠技术。而技术的积累和沉淀不仅需要时间,更要有清晰有效的品牌战略指导,走科技研发、品牌战略之路。兴达机械正是意识到这一发展轨迹,才会在庞杂的中国制造中“自断臂膀“,重新定位,从而走上创新发展的品牌制造之路,“中国制造之美”的活动开展成为催化兴达机械品牌创立环节的一大支点。
智能之美:设备更新抵消人力成本
受用工成本上扬和招工难的影响,制造型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开始凸显;在国际大环境下,智能时代的到来导致某些可用机器的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在这种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对此,地处温州的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完善机械设备的方式减少对人工操作的过度依赖。用机器替代人工的另一优势则是,生产成本空间得到进一步压缩。
据了解,华联机械在国内封口机市场占据着60%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虽然包装行业中有塑料制品包装、纸制品包装、包装材料以及包装机械设备等多种包装领域,但是,从创立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华联机械一直只做包装机械设备的业务,而包装机械设备在包装行业中占比只有5%。 “不做多元化行业,只做行业多元化“,这是支撑华联机械二十多年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拓展行业多元化的道路上,华联机械已经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行业标杆。
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扬,制造型企业的软肋开始显现。如果在5%的细分市场中继续保持其标杆性的地位,华联机械面临着严峻考验。对此,华联机械的应对之策是顺应时代发展、以智能对抗智能。这一理念的形成,经由中国制造网发起的“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活动的启发而成为华联机械的发展愿景,尤其是在工业设计与产业对接方面,“中国制造之美”的活动为华联机械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和案例支持。
现在的华联机械,将发展重心转为无人化、智能化的包装生产线系统。华联机械采取逐段分割的方式,将工序里可以用机器换掉的环节,尽量采用机器作业。在无法全部实现机器化和智能化组装的情况下,在零部件的环节用智能化代替机械化,竭尽所能地打造出完善的智能化加工体系,从而以智能化包装系统破解智能时代对制造企业的冲击。
总结
不论是以自创品牌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还是在智能时代中完善制造流程,其间所蕴含的是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回归。由此可见,中国制造已经逐步摒弃原来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脚踏实地以品牌建设和工业链打造为出发点,借全球产业转移契机,从简单的OEM向品牌化渗透,逐步挤入中端制造领域,尤其是在自主品牌、工业设计等方面,兴达机械和华联机械均表现出强劲的制造力。
又如,华为已跻身欧洲专利申请前15,总数达7300项;另据德国《商业日报》(Handelsblatt)日前消息,中国吉利在汽车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专利数量超过了德国戴姆勒。同时,面对特斯拉开放全部专利、欢迎全球车企“抄袭”的声明,比亚迪和奇瑞均表现出高调姿态。
总而言之,中国工业这种探索式的发展模式也证明中国制造正开始摆脱双重危机的压制,逐步嵌入全球工业链条体系中。这种转型,在经历了之前的阵痛之后,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破土而出,加之“中国制造之美”活动的及时出现,在产品的自主品牌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开启了参与全球工业制造产业链的进程。